百家乐

第四届清华地区研究论坛“国际移民与包容性发展:全球南方的案例”分论坛顺利举行
    • 2024年7月2日至4日,由百家乐 主办的第四届清华地区研究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超越地区·全球南方的新议题与新愿景”,来自40余个国家的200余名学者围绕全球南方的最新变革、合作与挑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在 “国际移民与包容性发展:全球南方的案例”分论坛中,来自海内外13所高校共计19名与会嘉宾就“移民新动态与包容性发展”“移民、文化多样性与社会融合”“移民与安全挑战”三个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嘉宾和参会听众们分别从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和视角切入,对各地区的不同议题进行深入讨论、交流学术观点。

      分论坛 6.1 “移民新动态与包容性发展”

      分论坛 6.1于7月2日下午举行,由百家乐 助理研究员熊星翰主持。

      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的洪我敏教授作题为《国际汇款与生活满意度:基于菲律宾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的报告。他基于菲律宾北部和南部农村家庭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汇款如何影响侨汇接收家庭的主观幸福感。他指出,单纯的汇款收入并不必然提升满意度,反而是如“是否做预算”“是否规划支出”等家庭理财行为,在情绪与生活满意度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提出“发展”不能仅以经济指标衡量,更应重视人们的主观生活质量。

      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的奥尔加·扎列斯卡娅教授以《中国移民在俄罗斯的投资:问题与前景》为题,探讨了中俄政治合作加强背景下中国投资在俄远东地区的发展困境。她指出,尽管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但实际投资多集中于采矿、农业等传统领域,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参与有限,行政障碍、法律模糊性和本地社区对中国投资者的认知分歧,构成了制度性阻力。她通过实地调研与投资数据,展现了“政治热”“经济冷”的结构性矛盾。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的肖鑫博士以《国王视角下的华人:海峡殖民地年度报告中的隐秘记载》为题,分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殖民政府在新加坡等地的年报如何“建构”华人群体。她指出,殖民文本通过对华人劳工、社团、鸦片、教育等议题的分类与描述,构成了一种“从上而下”的治理视角,反映了殖民国家对移民的既依赖又防范的矛盾心态,也揭示了知识如何服务于权力。

      吉尔吉斯斯坦阿拉套国际大学的桑扎尔别克·埃尔多拉托夫教授报告题为《中亚地区医学留学生研究:以吉尔吉斯共和国为例》,关注近年来大量印度、巴基斯坦学生前往吉尔吉斯攻读医学学位的趋势。他指出,在中亚地区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医学教育成为国家吸引外资与外交软实力的重要领域,但也面临教学质量保障、文化适应、后续职业发展等一系列现实挑战。

      清华大学的吴尚博士的论文《依附性现代化:侨汇影响阿富汗现代化的路径》提出,汇款在改善生计的同时,也可能固化地方部族、宗教等传统权力结构,削弱国家机构的统合能力。她从“依附性现代化”角度出发,批判性地指出,汇款虽具有发展效应,但也可能延缓制度性改革,形成对外部资本流入的结构性依赖。

      在论文展示环节顺利结束后,与会嘉宾通过相互评议的方式,围绕研究方法、理论路径、经验材料与学术贡献展开了深入讨论,推动了各议题之间的跨区域、跨学科交流。


      分论坛 6.2 “移民、文化多样性与社会融合”

      分论坛 6.2 于7月3日上午举行,由百家乐 助理研究员何演主持。

      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熊星翰讨论了《黑水:印度教空间秩序与印度裔海外移民身份的文化重构》,提出“黑水”概念对于理解印度教空间秩序、殖民创伤和印度离散社群的文化再造的重要性,探索“黑水”逐步被赋予抵抗、复原与表达主体性的象征意义,成为连接历史苦难与当代创造的文化纽带的传统机制。将“黑水”从一个静态的宗教禁忌重构为一个动态的空间隐喻,揭示了创伤(殖民流离失所)与创造力(离散混杂性)如何共存的过程。

      清华大学博士生张工的研究《再造“故乡”:印度劳工在阿曼的社会融入》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印度劳工将阿曼叙述为“另一个印度”,体现出一种具有双重指涉的归属认同。这种叙事是一种策略性的浪漫化,用以应对融入障碍。指出数个世纪的印度商人存在(自哈拉帕时代贸易起)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社区,以及当代印度人主导关键部门,在历史与现代都具备合法性。认为排斥驱使劳工通过族裔团结和再造的“故乡”叙事寻求归属感。

      杜克大学博士生宗远威分享了题为《“老板身份”的输出:加纳中国企业家的认同建构工程》的研究,研究发现“老板身份”是一种跨国资本主义下的多维身份建构,这项研究为解释“老板身份”体现中国企业家对全球秩序的向上流动与文化定位提供了经验证据,为促进跨国资本主义下的多维身份建构提出了可行措施。通过聚焦日常实践,从KTV聚会到工厂管理,突显了全球经济逻辑如何通过情感、文化和身份得以体现。

      吉尔吉斯斯坦救助儿童村研究顾问、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社会学博士生艾努拉·斯迈洛娃博士以《回流女性移民的迁移后生活困境:吉尔吉斯斯坦个案研究》为题,对返乡女性移民面临系统性结构障碍的跨学科研究进行阐释。通过展示经济、社会和心理脆弱性如何在父权结构下相互放大,推进了移民后生活困境(PMLD)理论。研究揭露了劳动力迁移的性别化代价。

      阿根廷圣马丁国立大学、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研究员卢西亚娜·艾米莉亚·德纳尔迪博士讲述了题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华人移民在阿中关系中的作用》,解释了中国移民群体内部具有异质性,不同群体扮演不同角色,阿根廷政治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促使中国企业和官员寻求与当地多元主体建立联系。

      牛津大学的博士生阎自仪分享了题为《何为真正的非洲食物——华南地区非洲餐厅的多重饮食本真性探索》,提出了食物真实性是理解移民、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融合的有效视角的论点,并且非洲餐厅不仅提供食物,更是非洲侨民社区认同构建和社交融合的重要场所。

      论文展示环节顺利完成后,参会嘉宾们通过互评的方式深入交流学术体悟,就各自论文的研究方法、论证过程、结论由来等进行了评议。


      分论坛6.3 “移民与安全挑战”

      分论坛 6.3于7月4日下午举行,由百家乐 助理研究员马悦主持。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硕士生卢欣,就《性别化迁移:北非与东南亚移民对意大利社会融入影响的比较分析》发表了学术演讲,对北非与东南亚移民进行了学理讨论,深入分析了北非家庭通过父权制团聚移民巩固传统性别观念,加剧代际冲突;东南亚家庭则以女性为经济支柱的跨国母系网络重塑性别期待。

      斯里兰卡贾夫纳大学高级讲师吉瓦苏坦诠释了《被延误的梦想:斯里兰卡泰米尔裔赴加非常规移民青年的困境与挑战》,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推拉理论,揭示社会结构与经济约束如何共同驱动移民行为(尤其在冲突后地区)。

      清华大学的博士生王雪辰介绍了《约旦叙利亚女性难民劳工的劳动参与及劳资关系》一文的主要内容,探索了在约旦叙利亚女性难民劳工的基本情况、劳动参与、中介机构的作用及劳资关系等主题,并基于该研究与相关的劳动理论和社会学研究进行了对话和发散。

      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塞尔纳兹·巴斯坎·尤尔达库尔就《土耳其的安全诉求与难民涌入的区域性影响》文章提出土耳其的安全诉求与难民涌入的区域性影响,并认为难民议题既是交换资源的议价机制,也成为影响双边政治、边境治理与经济合作的重要变量。

      阿根廷宏观经济研究大学西比尔·罗斯教授分享了《移民与庇护:冷战以来南美洲移民治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认为南美经验表明:适度模糊“难民”与“移民”边界、构建包容性旅行机制,是缓解混合移民危机的有效路径。

      暨南大学博士生谭思敏介绍了《政策与身份:古巴移民在美国融入过程中的制度影响》,并指出古巴移民的社会融入过程受到美古两国政策互动的影响,呈现出代际差异与制度转变的轨迹。

      论文展示环节结束后,与会嘉宾通过相互评议的方式,围绕各自论文的研究方法、论证逻辑和结论形成过程,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探讨。

      相比以往研究,本次分论坛更加注重“全球南方”视角,强调边缘群体在跨国流动中的能动性与多样性,凸显出学术研究的现实关怀与政策启示。其特色在于不仅关注移民的“生存状态”,更致力于揭示其对国家发展、社会融合与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为构建包容性发展与多元共存的全球移民治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参考。

百家乐-信誉好的百家乐平台大全
欢迎关注百家乐
百家乐-信誉好的百家乐平台大全

010-62787747

百家乐-信誉好的百家乐平台大全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版权所有 © 百家乐-信誉好的百家乐平台大全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